SQLBot基于大模型和RAG的智能问数系统

支持快速嵌入到第三方业务系统,也支持被 n8n、MaxKB、Dify、Coze 等 AI 应用开发平台集成调用,让各类应用快速拥有智能问数能力。
提供基于工作空间的资源隔离机制,能够实现细粒度的数据权限控制。

一、项目简介

  • 名称:SQLBot
  • 目的:允许用户用自然语言(“问”)数据库、生成 SQL 查询语句,并返回查询结果。这也俗称 text-to-SQL。
  • 核心技术:结合大模型(LLM, 如 ChatGPT 或其他生成式模型)和 RAG 的机制。RAG 允许先检索相关上下文/数据,再把这些内容用作生成的依据,以提高准确性和上下文相关性。

二、主要功能特点

从 README 和项目描述来看,SQLBot 拥有这些主要特点:

  1. 开箱即用(Out-of-the-box)
    只需要配置大模型和数据源,就可以开始使用,无需从头写大量 SQL 或自己构造所有组件。
  2. 易于集成
    支持嵌入第三方系统,也支持被一些 AI 应用平台集成(例如 n8n、MaxKB、Dify、Coze 等)。这样别的应用想要有「智能问数」能力,可以把 SQLBot 拿来直接用。
  3. 安全可控
    • 工作空间隔离机制(workspace isolation),不同的用户/团队可以隔离资源。
    • 支持细粒度的数据权限控制。也就是说,不是所有问答/SQL 查询都能访问所有表/所有数据,而是可以设定权限、限制哪些数据可被检索/查询。

三、工作原理/架构

下面是它的基本架构(从项目里看到的):

  • 用户通过前端界面输入自然语言的问题,比如 “过去一个月销售额最高的产品有哪些?”
  • 系统先通过 RAG 模型:检索与这个问题相关的内容,这可能包括数据源的 schema(表结构、列说明)、历史查询、数据字典等。
  • 基于检索到的上下文 + 用户的问题,大模型生成一个 SQL 查询语句(Text-to-SQL)。
  • 然后将这个 SQL 在连接的数据源上执行,得到结果,最终返回给用户。
  • 系统可能还有一些辅助功能,比如对用户查询的日志记录、权限检查、安全校验等。

项目中的目录结构显示有 backendfrontend、安装器(installer)、docker 配置等,说明它是一个完整的可部署系统。

四、安装与使用

大致流程如下:

  • 要有一台 Linux 服务器(支持 docker)。
  • 通过 docker 或 docker-compose 一键部署。项目里提供了 Dockerfile、docker-compose.yaml、启动脚本等。
  • 配置数据源(PostgreSQL 或其他数据库),配置大模型(可能是某个开源 LLM 或商业接口)。
  • 部署好后,用浏览器访问服务端(默认端口如 8000/8001),用户用账号密码登录。

五、优点与挑战

优点

  • 使用门槛低:用户不必懂 SQL,就能查询数据库。对非技术人员友好。
  • 效率高:生成 SQL 的自动化可以减少人工编写、调试查询的时间。
  • 灵活性强:结合 RAG 检索上下文,可以在复杂 schema 和业务环境中有更好表现。
  • 权限与安全考量:有工作空间与权限控制,适合企业/组织使用。

挑战 / 限制

  • 生成 SQL 的准确性问题:大模型可能误解自然语言、生成不正确或非最优的 SQL。可能导致性能问题或错误查询。
  • 上下文获取问题:RAG 阶段检索到的内容质量很关键。如果 schema 描述不全、数据字典不好、检索机制弱,生成 SQL 的效果就差。
  • 权限安全风险:虽有权限控制,但要实现真正细粒度安全(比如隐私/敏感数据、用户不得访问某些行/某些列)是有挑战的。
  • 成本与资源:大模型算力、存储、维护开销不小;RAG 检索也要维护索引、存储上下文材料等。

六、应用场景

一些典型应用场景可能包括:

  • 企业内部 BI(商业智能):业务人员通过自然语言查询数据库里的销售/用户/运营数据。
  • 客户服务支持:例如客户问某产品库存情况,系统自动查询数据库,返回答案。
  • Dashboard & 报表系统:自动生成 SQL 报表/图表。
  • 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:非技术高管可以直接访问数据。
  • 嵌入到其他 AI 工具/应用平台中,为这些应用添加「问数据」能力。

Github:https://github.com/dataease/SQLBot

油管:https://youtu.be/16lY5wfcN_c